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行业新闻

传统科技园如何“换装”

来源:经济日报    时间:2013-12-02

中国经济在经过十余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已经进入了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在宏观经济放缓、各大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的大背景下,党的十八大强调,城镇化是中国扩大内需最大潜力所在,是中国经济增长持久的内生动力。这意味着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未来国家发展的主旋律,肩负着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的双重重任,而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科技园区建设至关重要。

科技园如何促进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传统科技园在新一轮城镇化中如何升级……在近日举行的启迪创新论坛暨全球科技园区领导者圆桌会议上,科技园区如何顺应新形势需求转型升级,以充分发挥其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巨大价值,成为各方的关注焦点。


以科技园促城镇化

中国城镇化率从1953年的13.62%增加到2011年的51.27%,城镇人口达到6.91亿仅仅花了不到60年,城镇化速度几乎是美国的两倍。改革开放以来的30余年里,中国城镇化呈现不断加速的趋势,过快的城镇化也引发了住房、看病、入学、养老等经济社会问题。而过多的人口也导致国家人均资源短缺,并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困难。

“中国当前的发展过于依靠人口红利、土地红利和投资驱动,是典型的低效率发展。”科技园的建设和管理单位、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济武直言,这直接导致了‘五低’——低成本、低技术、低价格、低利润、低端市场和‘四高’——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排放,已经不能够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

在创新成为重要经济驱动力的今天,科技园区作为全球知识经济中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创新、创业最佳栖息地,不仅承载着推动技术创新、加速知识转移、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也是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与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杨跃承表示:“科技创新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也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中国的城镇化能否续写速度的同时提升效率和质量,关键在于如何与科技创新融合并进。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园区要更好的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因此,中国城镇化所面临的瓶颈和机遇必须通过科技创新来突破和把握。“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是经济结构转型、人口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将从以往‘量’的提升转变为‘质’的提升。在这一进程中,科技园区对于集约利用城市空间资源,产业聚集、人口聚集甚至是产业新城的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主席张景安说。


“人”是首要问题

科技园对于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缺乏规划、同质化竞争,使得科技园“空心化”现象越来越泛滥,仅仅为产业而存在的科技园在我国占据较大比例,这些低阶段的科技园形式亟待转型升级。

从全球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来看,科技园区正出现新的发展动向。“经历了在大学、科研院所周边自发形成,旨在加快科研成果技术转移的第一代科技工业园区,以及经过整体规划、突出创新孵化、强调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的第二代科技园区后,一种基于知识生态理念、以人才为引领、以创造力为核心、强调社区和城市融合、突出网络创新的新科技园区发展模式正在形成。”国际科技园区创新区域协会总干事路易斯对全球科技园的发展态势分析后认为,未来科技园的发展首先要解决好人的问题。

当前,企业科技创新普遍面临“动力不足,不想创新”、“风险太大,不敢创新”、“能力有限、不会创新”、“融资太难,不能创新”等四大现实问题,突破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中能否吸引到创新创业的人才。只有创新创业型人才多了,创新型企业才会前赴后继,层出不穷。

而现实是,随意走进我国的一些科技园会发现,由于配套不足、生活不便,一座座科技园正在变成“潮汐园”,吸引到的人才无法扎根,逢年过节就成了“空园”,使得科技园与城镇化无法实现良性互动。

“传统意义上的科技园区仅仅为了产业而存在,忽略了交通、居住、娱乐等配套设施,不能实现‘人’的聚集。”张景安告诉记者,未来科技园区应该以人为本,建设过程中更多考虑到人的需求。


产城融合是理想形态

科技园的发展要想真正与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就必须抛弃以往“摊大饼式”、“唯产业式”的发展模式,为冰冷的钢筋水泥注入“人情”。“我们开发造就的城得有生活、得有社区,不能光有生产,高新区不能只有城没有市。”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强小哲说,科技园更要成为货真价实的生活区,学校、超市、医院、娱乐设施,一样都不能少。

社区虽然是未来科技园的重要元素,但不能因此忽略科技园的产业基础。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杨建华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要推动产业来支撑城镇化的发展。一个新的城镇化区域,如果没有产业作为支撑,只是一个简单的社区,也是不可能发展的。

的确,城镇化不是造城运动,实现由“乡”到“城”的良性转变,应该以科技园为重要载体、集成应用现代科技创新成果、通过科技创新集群化,集约利用城市空间资源,做到生产与生活相互协调,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对于未来科技园的发展形态,拥有丰富科技园建设管理经验的王济武表示,传统的单一规划功能产业园区、科技园造成城市产业“空城”、生活“睡城”、交通“潮汐化”,“宜居”与“宜业”矛盾突出,城市资源浪费的同时,更不利于科技创新,使人们产生“逆城镇化”的担忧。

因此,王济武分析认为,产城融合才是高科技与城镇化结合的理想形态,绿色科技新城已成为城镇化的未来方向,同时也是未来科技园区发展的方向。“一个理想的科技新城应该是以吸引高素质人群为本,集实体产业发展、创新集群导入、完整生活配套设施为一体的科技新城综合体。”

为探索社区、园区、校区三区合一的产城融合新模式,王济武领导建设的麒麟启迪科技城项目正在南京快速推进。“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们希望做这样一种探索,在建设产业密集的城镇园区的同时,还要使其生活配套,力主产业、科研、居住、娱乐、教育融为一体,功能和机制上实现低碳智能科技园区、青年创业中心、综合商业区、教育培训和居住社区有机结合,相互联动的综合性高端社区。”王济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