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聚焦企业聚焦企业

《商周刊》秦君:一切只为你

来源:《商周刊》记者 胡雅馨    时间:2014-09-15

“我每天就像在过童话生活,一切是那么美妙,我很欣赏和感激我的先生和孩子们,有他们在,我心安。”

先生说,她幼稚、浪漫,像来自童话;儿子说,她是全天下最好的妈妈;员工说,跟着她,自己迅速长大;而她说,一定要用所有去报答……

女人看女人

秦君是谁?科技服务业造梦者?门庭若市的咖啡馆女掌门?还是独领风骚的科技服务领军企业大当家?答案是,也不全是。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记者一直都被秦君对创业、对生活的独到见解所吸引着、感染着。或许是由于对女企业家风风火火的女汉子形象的刻板印象,有些难以置信,眼前的这位漂亮女士就是秦君。她侃侃而谈,风趣幽默,落落大方,举手投足间很是完美。

她很年轻,但身后有至少9个头衔做反衬,所以很多人见到秦君的第一反应是:好奇。“以你的年龄,究竟凭借什么那么成功?”对于成功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而要回答狭义成功的问题,只需借助她的几个头衔和工作经历就能大体概括。

去年,她获得世界经济论坛2013年度“全球青年领袖”称号,今年,她又荣膺2014中国十大品牌女性。

作为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服务业总体专家组成员、全国孵化器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青联常委、北京市孵育协会会长、民盟北京中关村科技园支部主委,秦君创造性地探索出产业生态体系和创业生态圈的发展模式,在推动区域创新、促进企业发展,有效推进科技服务行业整体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区域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科技服务的网络化、国际化、专业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她先后被聘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评审专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平台评审专家。

英国诗人布莱克有诗如此:“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外向的成功使秦君拥有了自己的世界,天堂则在向内360°的家庭中。

关于工作:以Binggo Café为半径的产业圈

2000年,秦君开始了她在科技服务业的打拼,截至三年前创建清控科创,她一直投身于科技园区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之后她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了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搭建和创新资源的整合上。

14年的职场生涯,她创造性地打造了两个生态,一个是产业生态体系,一个是创业生态圈。通过建立这两个体系,秦君不仅希望解决政府的问题,更多的是为创业者谋福利。“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地推动环境的创新,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带来的自然是创业者的新福利。”

“原来,企业的发展模式是从单一的业务逐渐延伸到产业链去。但是,企业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将与自己属性相关的资源和产业链的要素聚集在一起,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不二法门。” 秦君说,“现在清控科创希望将产业做成生态,我们的团队已经搭建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自有产业生态平台,联合商业、金融、技术、高端人才等方面去支撑产业链的发展。” 

创业生态圈同样是这样运作的。秦君的企业是一个创新型的企业,专注于推动区域创新与创业服务。2014年6月12日盛大启动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就是清控科创运营的又一创业生态平台,大家耳熟能详的联想之星、36氪、Binggo Café、3W 咖啡、车库咖啡、飞马旅、天使汇等十余家服务机构全部汇集于此。“希望通过营造更好的创业氛围和文化,能够让很多想创业的人,在创业的过程中,得到非常多的帮助和支持,这是我的工作,更是我的使命”,秦君笑着说。

正如她的青联战友、万科副总裁毛大庆在微信中所言,“Binggo Café——中关村创业大街的核心平台,一个充满创新空气的孵化基地,一张桌子可以注册一个企业。让我佩服的青联战友秦君经营、培育着创业大街,辛苦、坎坷、寂寞背后的期待、快乐与坚守令我感慨万千。在这里见到的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未来中国的希望应该从这里飞出。”

基于上述理念,秦君带领她的团队在短短三年内由20余人的精英团队发展壮大至400多人,开发园区项目6个,合作运营项目4个,组建专业孵化器3个,此外他们还开拓了清控资产的协同模式,通过合作与区域开展运营的园区在全国还有50多家。

科创运营管理的园区和孵化器,更多的是输入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或者说是支持创新和创业的一种模式、一套创新体系,“这种体系其实地方很缺,我们愿意把这种模式、理念、文化以及产业组织的方式,还有整个系统输出去支撑区域的发展。 换句话说,我们更多的是在建立一个创新和创业的生态系统,由这个系统本身产生内生动力,并由此吸引大量创业者的跟随。未来不管他们走到哪里,因为有了科创这套服务系统的支撑,创业者都会发展得更好。”

以科创慧谷(青岛)园区为例,“我们园区的依托背景可谓‘高大上’”,园区负责人认真地说,“用清华大学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产业资源,打造全链条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创业团队和入孵企业提供360°创新创业服务和全过程资金支持,促进企业的快速成长。”据负责人介绍,园区总规划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将来有上千家企业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事业起点,吸引超过三万名创新创业人才,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关村模式的辐射作用。

秦君说当时选择把园区放在青岛高新区,主要是看重了高新区本身的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还有当地领导与科创在理念及思路上的吻合,“因为人对了,事才能对,恰巧我们在推动创新和创业这个理念上思维特别吻合,”秦君说。

秦君认为,“我们做园区的目的就是完善产业化配套设施及高效的空间资源配置,使区域的产业生态实现与政、产、学、研、金、介、媒等要素的协同创新。”

关于职场:早拼才会赢

工作的第一个5年,在秦君看来是人生至关重要的5年,“在这期间不管工作还是爱情、家庭都必须走踏实了,才能为以后的一切夯实基础,如果基础打得不好,事业上的发展就会受阻。”

回首自己的成长经历,秦君觉得“成家、立业、平天下”同样适用于女人,先生给她最大的爱是包容、理解与支持,所以两人都在自己的领域内“野蛮生长”。她认为,30岁之前还有资本去尝试,去改变,这所有一切的经历都是为了30岁以后的人生夯实基础。

秦君的名言是:“要勤奋地把每个岗位都做到极致。” 自工作以来,她一拼就是14年,在这14年里,她很珍惜每一个工作岗位,她尽可能地把岗位的职能细分化,每一项职能所对应的工作她都做到极致。她说,“骨子里我是一个对梦想有追求的人,尽管年轻时那个梦想不是很具体,可我愿意为更多的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因此我对自己的做人做事是有要求的,我要把自己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这样心里才不会发慌。”尽管看当年秦君的照片会觉得她棱角分明,可是这棱角全部用在了对自己人生和知识的不断重构过程中。

正因如此,秦君带着自己的管理团队把清控科创的产业园区开遍全国,把孵化器开到美国硅谷,成为了一种必然。

面对秦君,总有一股春风拂面的暖意,大眼睛永远亮亮的,与她谈话透着一份简单,永远可以直抒胸臆,她说那是拜基督家庭所赐。

秦君说,人生就像一场修行,她感恩家人、朋友和员工的付出得以让自己在他们的生命中修炼自我,熔炼自我,并不断提升自我。秦君的副总裁刘晓帆说,“她是一位极其包容的人,而且善于发现我们身上潜在的优点,虽然她是我领导,可她对我们像是朋友,从没有指责,永远只是建议与帮助。”

关于家庭:永远的靠山

谈到先生与孩子,秦君若有所思,描述真诚,言谈中幸福感自然流露:“其实,家庭带给两个人的真正的幸福就是相濡以沫,继而生死相依。”

四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让正值事业上升期的秦君慌了神,然而,挺过了风雨的秦君却充满感恩地看待那次生死大考:“其实在神父面前郑重承诺的婚礼誓言——‘无论疾病还是健康,都爱她,照顾她,尊重她,接纳她,永远对她忠贞不渝直至生命尽头’,直到这一刻,才有了真实的意义。其实,一个人患病不仅是在考验自己,更是上帝在拷问你的另一半甚至整个家庭,感谢这次命运的波澜,让我们经受住了考验,并且更加珍惜彼此。”

“在我被推进手术室前,我先生说,‘有我在’,5小时后,苏醒过来的我听到的第一句话还是先生说的,他说,‘我在这儿’。我觉得这比‘我爱你’来得更真实,更有力量。”秦君笑着说,眸子里依旧亮亮的。从那以后,秦君在先生那里学到要用自己最好的状态面对每一个人,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要让他们因为有我而感到踏实”。

康复以后的秦君对原本就淡薄的名和利看得更淡了,家是避风港,更是靠山。曾经有企业家到秦君公司拜访,看到了更远大的蓝图,因而鼓励她说:“你有这么好的基础应该做得更大才对呀,你要继续努力,把园区开到更多的地方去,我可以帮你的”,可秦君听到类似的规劝总是笑而不语,因为她的心里安放着比企业更重要的事情——家庭。

秦君说,“我每天就像在过童话生活,一切是那么美妙,我很欣赏和感激我的先生和孩子们,有他们在,我心安。”其实,幸福,只在一念间。


记者手记

对秦君的专访是第一次对一位企业家进行的、三分之二出离于事业层面的采访,因为同样身为女人,笔者很想知道一位成功的女企业家是怎样平衡工作与家庭关系的,尤其是秦君。她的家庭一直是中关村之谜、正和岛之谜,很多人认为她一直单身,但从接触她到现在一年半了,直觉告诉我,她有位很贴心的伴侣。

采访中,秦君很快就敞开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让笔者颇为感动。她告诫年轻人,做事要踏实,哪怕你只是在扫马路也请把马路扫干净,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延伸的工作契机,从而使自己迈入另一个平台。在该找对象时一定要及时找到对的另一半,哪怕物质基础不是太丰厚,两个人的相濡以沫是通过大大小小共同的经历积累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