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聚焦企业聚焦企业

【100位投资人专访】中国青年天使会秦君:“中国版硅谷”创始人的创投心经

来源:清控科创    时间:2015-03-19

人物简介:秦君,中国青年天使会常务理事,清控科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厚德科创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董事长、科创资本董事长,一位专注于投融资领域身兼数职的传奇女企业家,曾被多家媒体跟踪报道。自2000年至今,致力于科技园区建设运营、区域创新和创业孵化服务,创造性探索出产业生态体系和创业生态圈的发展模式,先后被聘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评审专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平台评审专家。从清华科技园到现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一路伴随成孵化器的成长,作为一名孵化器的老兵,不断探索在这创业的道路上,帮助更多创业者实现梦想,创业只为更好的服务创业者。


也许你并没有听说过她的名字,但如果你正在创业,又身在北京的话,那么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名字你一定已经有所耳闻。这条被称为“中国版硅谷”的创业大街正是秦君的得意之作。作为一名女性投资人,秦君显然不打算掩饰自己的霸气,对于项目的选择她也有着自己的标准和喜好:“判断与选择什么行业比较重要,天马行空也要靠谱,靠谱的行业、团队、客户,现在有很多浮躁的创业者在里面,国内创业者还存在有跟风的情况,要做到与众不同,找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竞争模式!”


孵化器进化的四大阶段


中国的孵化器在大概27年的时间里,走过了这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非盈利组织,是靠中国政府的财政来推动的。现在回过头去想中国政府还是非常伟大的,在过去的27年中,无论是创业土壤也好、氛围也好、环境也好,在当年几乎是一件相当奢侈的事情,但其实中国也一直在部署这些工作,这个行业大概是十年为一个周期。


从现在往回倒推27年,你会发现政府扶持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国家级高新区的对应配套工作,因为那个时候在潜意识里,行业创新的源头是一定要有创业,所以这种部署到今天,从这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使命来看,中国政府是伟大的,而且是非常了不起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制度的改革,中国的孵化器也一直在演变,产业随之发展到了第二个阶段,这种演变就包括后来提出的让高校做大学成果的转化、以及小企业的孵化,包括那时候提出的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


再往回倒推七八年,就是中国孵化器的第三个阶段,也就是中国民营企业的时代,尤其是民营地产的企业开始转向做孵化器的时候。这个时期的孵化器做得都非常好,前两个阶段都是体制内在做孵化器,民营企业最大的作用就是让这个行业增加了新鲜的血液,会让你觉得很兴奋,这种兴奋带来的就是你可以用民营企业的资本,用民营企业的打法来去做,至少我认为这是很大的进步和创新。


大约从两三年前一直发展到现在的第四阶段,即创新型孵化器阶段。一些大企业,像亚杰商会、联想之星等,正在以一种创新的方式投入到孵化器产业中,用自己的能力和资源组织着创业并推动着创业。但是他们的形态是否能够称为孵化器我不敢说,至少这种形态被社会注的程度将会越来越大,所以这些人其实非常了不起的。


我为什么要做孵化器?


我当时之所以要做创业聚集区也是因为先有了“车库”,正是因为有了“车库”这条街上才能聚集人气。我很有幸参与了海淀区总体功能的设计,让我看到了另一个机会,即把这条街的功能变成了一个聚集区,也就是现在的中关村创业大街。


我是2000年从企业辞职出来做创业孵化器的,2011年的时候我在李开复做的第一个孵化器,即"创新工场",他的名人效应比较强,但其实后来开复老师认为“创新工场”不是孵化器,而是一个投资机构。


回过头来看,其实很多人都认为政府的参与是在破坏生态,对此我不完全赞成。因为中国的发展有着特殊的环境和特定的政策,为什么在其他国家做不了的事情却能在中国做得了?而且是有效的?就是因为所处的发展阶段不一样,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包括整个要素和能力的聚合力也不一样。


任命制给传统孵化器带来的三大问题


我一直在在传统的孵化器中呼吁,或者说我心里头一直有一个过不去的坎儿,就是这些年大量的孵化器岗位都是任命制,我们来看一下任命制会带来哪三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不能形成专业,即专业人才非常紧缺。


第二个问题,做孵化器的人都能没成长为企业家,所以你也就不可能用企业家的方式去做孵化器。因为本身并不是企业家,没有创过业,也不知道怎么挣钱,你就无法理解别人,也是不可能做好孵化器的。如果你看别人觉得就在看怪物,那你怎么可能具备去帮助他人去识别商业的能力?又怎么可能去判断他的产品?去看待他的行业?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第三个问题,也一直是让我心里很难过的一点,就是我们最有能力的是从产业的角度看待创业,而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恰恰没有从产业的角度在看创业。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如果你从产业的角度上看创业,或者从企业家的角度上看创业,你就会非常专业。但如果你是做媒体的,你就孵化出了一堆像牛文文这样的人,他们知道如何在媒体上支撑孵化器的发展,去支持创业者的发展;如果你是做猎头的,你知道每家企业都在寻找人才,也知道企业与人才之间匹配度究竟有多少。但是,这些都只是基本信息层面上的交流,并没有形成任何一个专业的、有深度的能力,也就是我们自己没有孵化自己。


我觉得这是我心里对行业比较难过的一些坎儿,但是它如今又处于这样的阶段,并且就是这样一路走来的。


投资专业化,明确产业方向


有时候人的意识跟时代的发展也会错位。时代的变化太快,人的意识一不留神就会反应不过来。所以,未来的传统孵化器面临着一个很大的挑战。


我一直在呼吁一件事情,就是:合作!让有能力、懂专业的人更加专业,比如投资,比如媒体,等等。同时,把国有的、原来的老孵化器的所有权跟经营权分离,产权是谁的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来经营,这个资产在谁手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才能去盘活,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就是会越来越专业化。我们不仅仅要做体制机制的创新,最重要的是要做能力方面的建设;只有能力而不建设,你再创新也没有用。


任何一个有产业方向的创投机构或者天使投资人,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形成,因为这要求高专业度。我相信未来的创投也是越来越专业化的。在未来,我希望我的基金都能变成产业化的产业基金方向,作为机构投资人,你一定要有自己的产业方向,所以现在我们的资本下面也有不同产业方向的基金。2015年我们在希望在每一个地方都能够形成自己的专业方向,有一支专业的团队,或者是跟有着专业背景的一些人共同组建基金,这是我理想的一个方向。


从我过去两年多的投资经验来看,我们也是其实在碰撞。每年暑假的时候我都会给我的团队开“务虚会”,就是希望能够梳理出方向。但是我一直认为,如果能力建设没有达到一个程度,你就有可能不具备对某一些产业和行业的识别能力。


人在每个阶段的能力不一样,你也不可以去做出超越你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所以,我是分三个步骤来看自己的创投,首先我会量力而行:有一些机会也许不是你的,但如果你碰到了就去抓住它;还有一些机会可能是你自己主动获取的;另外一些机会则是未来一定要靠自己去培养的。


(文章来源:MC创投梦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