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行业新闻

怎样规划战略,更适合中小企业落地实施

来源:科创慧谷(青岛)科技园    时间:2015-12-23

战略规划魅力无穷,是一番精妙的逻辑推理,又像是一场纯粹的艺术创作,令无数企业家魂牵梦绕,也让诸多战略规划者一次次热血沸腾。

然而,却也总能听到一些关于战略有效性的不同声音,特别是中小企业,战略规划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结果往往出现两种情况:

1、企业家团队、企业实力达不到战略要求的高度,最终只能束之高阁;

2、被日常事务性工作所累,导致战略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以至于错过最佳调整时机,致使整体战略失败;

战略规划是怎样开展的

企业战略多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企业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通过对自身资源和能力精确研判,遴选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扩张领域、商业模式、产品体系及文化要求等,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构建差异化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和胜出。

如此说来,企业战略应具有全局性、方向性、对抗性、谋略性等几个鲜明特征。

结合南方某教育集团做的战略规划,与大家分享一些体会与感受:

战略规划项目前期调研访谈,与企业家及高管的接触和多次沟通,发现企业家基于自身创业过程中的各种感知,会对教育培训行业的部分业务模式、产品选择有着明显的好恶之分。

面对这种情况,经讨论后达成以下共识:

企业家的这种思想和心理属于正常现象,其在教育培训行业耕耘了20年之久,对行业的理解、对区域市场环境的感受应该值得我们尊重,不能视而不见和否定过去;
在进行产业研究以及市场环境分析时,既要有宏观的国际、国内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又要有中观的各相关业务板块区域研究内容,更要有基于企业所在地的微观研究——第一二梯队的竞争格局分析、客户消费习惯与区域文化研究等;
仅用数据和逻辑进行理性推理,只能证明我们的战略规划是正确无误的,却无法让企业家从内心深处形成冲动,未来势必会影响战略实施效果;

根据以上三点基本思路,最终确定了对该集团的战略规划操作思路,并形成这样一个模型:

可做+能做+想做=要做

“可做”是基础

基于产业研究的经营环境分析,包括行业动态分析、经济指标分析、客户分析、竞争分析等。既要秉承“产业为本”的思想,对国家现行政策进行深度解读,探寻行业机会和未来走势。清楚地了解自身所处的环境现状。为下一步大家统一认识、平等对话奠定基础。

“能做”是内功

从企业“拥有程度”和“行业竞争重要性”两个维度对资金、政府关系、品牌、营销、市场推广、人力资源等因素进行评定。这个过程要求企业家和管理层要客观审视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既要有发展信心,又要理性地看待集团现状。“能做”划出的范畴在与“可做”进行交集后就比较适中了,许多大集团都是以此为蓝本进行战略选择,能够拥有一个比较宽松的选择操作空间。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还应该继续聚焦,集中企业所有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好两、三件事即可。这当中就涉及到第三个维度——“想做”。

“想做”是本质

每一个企业家头脑中都有很多想法,我们的首要工作就是通过“可做+能做”削去那些凌乱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坚定其思想中那些闪光的、在我们“交集”范畴之内的成果,这样的工作,必然会让双方倍感愉悦。所以经过不断探寻企业家态度的根源、价值观和真正的渴望,多次碰撞,几经交锋,最终获得企业家真正“想做”的事业范畴。

完成以上三步曲,结果自然清晰可见——行业的“可做”+企业的“能做”+企业家的“想做”=我们共同的“要做”。

对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讲,战略选择就是机会和能力的平衡与取舍。机会导向的企业会承担一定的机会成本,能力导向的企业又会偏向保守主义,可做的事情很多,要做的事情很少,怎样找到非你莫属的那份事业,深入探寻企业家内心世界,就是一种不错的战略选择。